1410407532_1  

 

看完這部片之後,我相信許多人對於結局充滿疑惑,

 

於是,在此篇文章小弟提出自己的看法,如果和閣下不同,也請多多見諒~

 

首先,若蘭和如玫是同卵雙胞胎,兩人長相完全一樣,但是個性卻差別很大,

 

一個沉靜端莊、一個活潑大方,前者是自由撰稿人、後者是知名模特兒,

 

就從發展來看,妹妹如玫的愛情和事業都發展的比姊姊若蘭順利,

 

就連若蘭先認識的天倫後來也和如玫交往,就像若蘭所說的:「跟我一樣的臉,可是感覺完全不一樣。」

 

而若蘭也明顯表達出她對於如玫人生的渴望,以及那一絲絲隱藏在心裡的忌妒。

 

然而,兩姊妹卻在毛里求斯之旅發生意外,更不幸的是其中一人身亡,而剩下的一人在醫院中醒來,

 

她自稱「如玫」。

 

接下來,如玫的未婚夫天倫(張孝全飾)卻認為「此如玫非彼如玫」,因此和阿良(三浦春馬飾)多次討論,

 

而剛開始阿良認為生還者確實是如玫,但天倫最後則認定生還者是若蘭,所以離她而去。

 

OK,我們來分析最後生還的人究竟是若蘭還是如玫吧,

 

在此,我來個倒敘法,那就是我認為最後生還的人是若蘭。

 

為什麼呢?在做以下分析之前,我們要把兩個前提給去除,而這些前提是讓自己的推理被混淆的糟糕前提,

 

*在故事一開始的若蘭不是若蘭、如玫不是如玫,她們是互相調換身分的,這個前提很糟糕。

 

因此,我們先認定阿良陪同買禮物的是若蘭,而四人聚會時也都是各自本身的身分,所以,沉默短髮的是若蘭,大方長髮的是如玫。

 

*雙方完全了解對方的事情,包括若蘭和阿良相處時的對話都有告訴如玫,這個前提也很麻煩。

 

因此,我們就姑且斷定如玫並沒有完全知道若蘭和阿良生活的小細節,包括阿良送的那隻錶和「五分鐘定理」。

 

好,為什麼生還者會是若蘭呢?我們從結尾開始看,而接下來我先稱女主角為劉詩詩

 

一、劉詩詩最後將當初阿良送給若蘭的錶送回去給他,去除第二個前提,只有若蘭知道這是阿良給她的錶,

 

所以當她最後回到毛里求斯完成「尋找記憶之旅」時,她想起來自己的身分,而她也以若蘭的身分把這隻錶還給阿良。

 

在此,想必會有人提出一個疑問:「既然她是若蘭,那為何最後錶的時間是停留在十二點,而沒有晚五分鐘呢?」

 

這點可以和兩件事相呼應,

 

第一:當天倫第一次叫阿良去判斷生還者是若蘭還如玫時,阿良去看了如玫的鐘並且和自己的懷表核對時間,

 

結果他發現鐘的時間和正常時間一致,因此他認定此人是如玫而不是若蘭,但是這是混淆觀看者的一個手段,

 

試著想,當劉詩詩認為自己是如玫時,她怎麼可能會刻意把時間調慢五分鐘只是為了配合阿良呢?

 

別忘了,如玫愛的是天倫,阿良的「五分鐘定理」對她而言不重要。

 

第二:當若蘭去毛里求斯時有寫信給阿良,信中提到:

 

「我想,從此我會更加珍視自己人生的每一刻。」

 

「阿良,下次再見到你的時候,只要能好好享受那一刻,於我便是最珍貴的事情,不需要快五分鐘,也不需要慢五分鐘,只是那一刻就好。」

 

所以若蘭不再刻意把時間調慢五分鐘,因為她要開始過自己的人生,若蘭的人生。

 

記得若蘭為何要刻意把時間調慢五分鐘嗎?因為當她得知阿良的「五分鐘定理」後,

 

她說了:「在這五分鐘裡,我是不是也能進入跟如玫不同的世界裡呢?」

 

若蘭對於和如玫同時存在同個時空感到困惑和無助,所以她才決定將時間調慢五分鐘,以區別她和如玫的時間。

 

然而,既然若蘭決定要度過自己的人生,而且如玫也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,那若蘭何必還要再以五分鐘來逃避人生呢?

 

二、劉詩詩發生意外後,身為「如玫」的她對於她和天倫的生活充滿著碎片,

 

她知道如玫和天倫去餐廳吃飯時遇到的不愉快事情,但她卻忘記如玫和天倫看電影首映,以及天倫送她(若蘭)衣服的事情,

 

我們從這幾個對話可以這樣分析:

 

第一,看電影首映和送衣服這兩件事對於如玫來說是家常便飯,所以不一定會和若蘭分享,

 

但是吃飯遇到的蠢事卻很有趣又難得,所以如玫會和若蘭分享,因此若蘭對於這件事的支微末節很清楚,

 

而其他事情的大綱卻完全不知道,因此她應該是若蘭。

 

第二,我們可以從一段話來分析弦外之音,首先,我們可以認定若蘭其實是有點喜歡天倫的,

 

因此,當劉詩詩在意外後和天倫吵架時,她說了這一段話:「你從一開始,就沒有愛過如玫。」

 

而天倫的回答也很有趣:「我是愛如玫的,可妳不是。」

 

其實,天倫愛如玫是無庸置疑的,從小細節和訂婚這件事,我們暫時不用懷疑這件事,

 

而這一問一答,也稍微透露出劇情所欲表達的:若蘭喜歡天倫,而她認為自己是如玫,但她不是,所以天倫不愛她。

 

第三,當劉詩詩和阿良相處時,她的舉動都和當初的若蘭很像,

 

我們可以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,那就是劉詩詩早晨起床後的舉動幾乎完全一樣,

 

起床的時間點、聽鐘時摀耳的小動作、打招呼、做菜,你會發現兩段的劇情設定一樣,

 

我個人覺得,一直用雙胞胎做得事情很像、心靈感應些是無法解決所以疑惑的,

 

「我喜歡錶的動靜。」

 

「那個,若蘭也說過一樣的話。」

 

因為她們的個性就是不像,對吧?

 

6556  

 

所以隨著近距離相處之後,阿良也認為眼前這位是若蘭,而不是如玫。

 

 

瞧,劉詩詩發生意外後一直想把自己扮演成自己所羨慕的如玫,但就是不像,

 

為什麼?正如這部電影所欲表達的: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,誰也學不來,而你也學不了誰。

 

我只能說,發生意外後若蘭會有這種錯亂的情況,就是因為她們小時候會互換身分,

 

或許,這就是一種潛意識造成的影響,造成身分錯亂,但是,本我卻是無法改變的。

 

2014102416454340019  

 

最後,或許有人會有這些疑問:

 

如果生還者是若蘭,那為什麼她不會游泳呢?

 

小弟認為可以從兩個方向解釋,

 

第一,這是若蘭錯亂造成的影響,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如玫(她或許也希望自己是如玫),但是如玫並不會游泳,所以她也不會游泳(或是刻意不會游泳),

 

第二,當一個人在海上遇難時,我認為要克服水的恐懼看來也不會是一兩天的事情,對吧?

 

還有,究竟小時候是誰從鞦韆上摔下來,

 

小弟認為是若蘭,當然,這只是單純從兩人的個性去判斷,並沒有額外的根據,

 

雖然剛開始若蘭沒有給阿良看她的疤痕,而如玫卻有給天倫看,但是天倫也說了:「給我看疤痕的到底是不是如玫,我都不知道。」

 

除此之外,天倫認為生還者不是如玫也是有相當的可信度,畢竟天倫和如玫相處的時間,比阿良和若蘭相處的時間還要多,

 

天倫不斷地從小細節去分析,所以,天倫的判斷是可以納入參考的。

 

OK,看完長篇大論,我只能說真相只有一個,只有作者知道,

 

所以這只是不才的判斷,究竟讀者們是否接受,小弟就不多在意了,

 

最主要就是能夠欣賞這部電影的美,然後從中得到相當的啟發,其實最後到底是若蘭還是如玫並不重要,

 

重要的是,她可以度過自己的新人生,而你們,也準備好享受這一刻了嗎?

 

41  

 

最後,如果覺得小弟的文章寫得不錯,也麻煩看看其他的電影文章唷~

 

你們的鼓勵,是我繼續撰寫文章的動力^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情小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