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句話:「你以後就知道學生多幸福了。」

 

基本上,學生是不是非常幸福,這我不敢保證,

 

但是我確定的是,那就是學生需要煩惱的主目標很明確,

 

那就是課業。

 

當然,有的人或許還要煩惱社團、愛情友情或是經濟等等,

 

因人而異,但是當你踏入社會後,這些事情可能顯得沒那麼複雜了。

 

我會說前面這段話,主要是希望當您正在看這篇文章時,

 

試著想想,自己現在到底缺少什麼,擁有什麼。

 

※   ※   ※

 

我就業的時間並沒有特別長,大概一年半左右,所以我不敢說自己深知職場文化,

 

在我同年齡層的朋友中,最多也就三年有餘,

 

因此,我不敢保證我說的必定正確,所以當您看這篇文章時,

 

請把我的話語當作:「個人的想法。」

 

當然,如果你覺得文章有幫助,那是我的榮幸;倘若無益處,也請見諒。

 

現在的就業環境不是太好,或許22K稍嫌言過其實,但是不到22K的確有其事,

 

目前,並非所有人的經濟狀況屬於入不敷出,但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豐衣足食,

 

但是為了生活,儘管工作環境不是那麼輕鬆,儘管薪水不是那麼豐厚,

 

卻也沒有選擇的餘地,除此之外,還要考慮到職場的狀況。

 

很多人總是會說「慣老闆」、「慣員工」,

 

基本上,這沒什麼好討論的,部分職場應該都有這些角色存在著,

 

我目前還只是個小員工,沒當過老闆,但是秉持著客觀的態度,這邊先談論「慣員工」。

 

首先,讓我們來談談「打卡」這件事,

 

我相信多數的公司都需要打卡,說好聽點就是了解員工上下班的狀況,

 

說實際點就是掌控員工上下班的時間,

 

OK,相信還是有些公司不需要打卡,像是前陣子柯市長提到的Google,

 

這就是人稱的幸福企業,

 

但是,這個制度適用於台灣嗎?我不敢確定。

 

我必須先說一件事,絕大多數的員工還是懂得自動自發的,

 

不過不可否認的是,有些人還是沒辦法徹底做到。

 

上班遲到、辦公時看FB、瀏覽網站、用通訊軟體聊天,

 

這所在都有,老實說,我不反對這些事情,

 

因為遲到可能是因為意外;偷閒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,

 

但是要看情況,如果團隊的進度已經落後,甚至是個人的進度已經落後,

 

那麼,這些事情是被允許的嗎?

 

不論是讀書、當兵或是工作,我向來都是秉持著一個原則,

 

那就是「做多少事就獲得多少回報」,這或許不是鐵則,但也不會有太大的落差,

 

正常情況來看,你讀多少書就可能獲得多少分,

 

以當兵來看,當時我做的事情不算少(這是一段往事,姑且不談),

 

後來副連長決定讓我在退伍前連放一周,這讓我覺得付出有獲得回報,

 

至於工作呢?我姑且還不確定,而這也是職場複雜的地方,這也就延伸了所謂的「慣老闆」。

 

當然,職場絕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「簡單」,這是無庸置疑的,

 

或許我還太嫩了,所以還會保持著盡心盡力的心態,

 

說不定等我那些看開,也會開始打混摸魚?這我也不敢斷言,但我會盡量讓自己不要這麼做,

 

我曾經跟同事說過:

 

「我上班時不做私人事情,原因很簡單,不是因為我高尚,而是我不想被別人閒言閒語。」

 

當然,做得不好會被念,也沒人說做得完美就不會出事,但這就是職場,

 

如果你的目標是正確的,貫徹的原則也不會傷害到別人,那就繼續吧。

 

嗯,如果你什麼事都不做,整天打混摸魚海哭喊著老闆不加薪,

 

那我只能說,檢討一下吧。

 

OK,現在讓我們來想想「慣老闆」,

 

老實說,我的工作是屬於專案制,目前公司的狀況也算普通,

 

可能也是因為我的工作不會接觸大家長吧,所以基本上我沒有遇過慣老闆,

 

但是我朋友就有遇到。

 

「一個人當數個人用」,這是台灣私人公司非常糟糕的思維,

 

我們都聽過「物盡其用」,但是人不是物品,人類是有思想有生命的,

 

一個人能做的事情就那麼多,一天的時間也就只有那麼多,

 

你不能剝奪他的權利、時間和健康,

 

他一天只有24小時,扣掉基本睡眠時間8小時,你憑什麼要讓他工作12個小時,

 

然後只有4個小時的娛樂時間?

 

不要跟我說:「現在年輕人都不懂得吃苦...」

 

OK,我承認,在我爸媽那個年代,甚至是我祖父母那個年代真的很辛苦(至少我知道他們是這樣),

 

我承認"我"吃得苦確實不比他們多,

 

但是,我不太能理解這能和每天工作12小時,然後領22K畫上等號?

 

不能吧?

 

我不反對一開始工作的起薪低,但是當一個人為公司盡心盡力,

 

甚至累積相當的年資之後(確定對公司有貢獻,不是打混摸魚混年資),

 

憑什麼不給他加薪,或是提升微幅的薪水,然後要求他繼續為公司賣命呢?

 

如果是這種心態,那人才逐漸外流就不意外了。

 

我朋友的朋友,大學剛畢業就前往新加坡當幼稚園老師,

 

一個月薪五萬台幣,台灣呢?嗯。

 

當然,那邊的物資或許會比台灣貴,累積而來的存款多寡也不敢斷言,

 

但是,老闆或是政府是否該正視一個問題:「人才為何外流?」

 

不論是什麼原因,該如何讓人才留在台灣,讓台灣更加進步,這是很重要的課題。

 

最後,我想說,一間公司是由老闆和員工相互扶持才會進步,

 

老闆有自己的顧慮,員工也有自己的想法,

 

如何獲得平衡,這絕對不只是單方面的課題,

 

老闆願意體恤員工,員工願意體諒老闆,

 

一同享受豐碩的果實,一同度過艱難的危機,

 

這才是真正的公司應有的過程。

 

誠心希望台灣的「雙慣」能夠不復存在,一同讓公司更加進步,讓台灣更加美好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心情小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